南京南站乘地铁1号线南延长线(经4站|14分钟)
在安德门下车乘地铁1号线(经5站|16分钟)
在珠江路下车(4口出)步行129米至珠江路(广州路)乘6(经2站|14分钟)
还可乘:91 324到随家仓下车,步行149米到达五台山体育馆
138路 → 地铁2号线 约 27.5公里 九乡河西路步行至 衡阳寺站 乘坐 138路,经过 8站在 应天学院站 下车 50米步行至 学则路站,乘坐 地铁2号线(油坊桥站方向),经过13站 在 汉中门站 下车(1号口出) 800米步行至 五台山体育馆 或 138路 → 地铁2号线 → 78路 约28.0公里 九乡河西路步行至 衡阳寺站,乘坐 138路, 经过8站在 应天学院站 下车 50米步行至 学则路站 乘坐 地铁2号线(油坊桥站方向), 经过13站在 汉中门站 下车(4号口出) 20米步行至 汉中门站,乘坐 78路(或 109),经过3站 在 广州路站 下车 120米步行至 五台山体育馆
南京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城市,见证了许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是它曾经是宋和明两朝的都城,并且现在还留存着明故宫的遗址。
但其实它不仅和这两朝关系密切,南朝的梁、陈等几个***也曾定都在这里。
进入近代民国时期以后,它被***控制,成为了他们的***所在地。可以说,南京是我们国家很重要的一个城市,因为它的历史,它还被很多人视为“帝都”。
后来抗战爆发后,日本人也盯上了这个地方,为了夺取南京和彻底征服这片土地,他们使用了很残忍的手段。
并且,后来他们被打败遣送回去之后,还在这座城市中留下了一个建筑,现在已经被当地***作为历史证据保护起来了?这个建筑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
这个建筑是什么?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意义才会被保护起来?
这个东西其实是一座神社,是用来供奉他们民族的神以及战死的高级军官的。
在抗战时期,因为日本民族的特色传统和风俗,他们在每一座占领的城市都要建神社。作用和外观区别不大,唯一不同的就是大小。
而建在南京的这一座面积最大,因此就被作为日军侵略的证据留下来了。
这座建筑外观和普通的日本庙宇相似,有利于流水的飞檐,屋顶上是黑色瓦片。里面空间较大,目前只剩正殿和侧殿,二殿的作用主要都是放置阵亡者的骨灰。
可能会有朋友奇怪为什么建在南京的这一座最大?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南京是中国的首都,最重要的城市,对侵略者来说自然要建最大的神社。
南京地方很多,为什么他们要选择建在五台山上呢?
这个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是因为南京是首都,自然要在一个足够高,能够俯瞰全城的地方建,以满足侵略者的虚荣心。
第二个原因是这里离他们的火葬场很近,士官战死之后可以从这里就近拉去火化,然后在放到神社里。
第三个原因是当时侵略者的大部队就在南京城市里,把神社建在这里,可以方便举行一些集体的祭祀活动。
第四个原因是南京有直达日本的水上通路,将死去者的骨灰放在这里,可以在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将骨灰送回国内。
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注重将死去者的遗物或者骨灰带回去的,这也是他们建造神社的原因之一,保存死者的骨灰以便在合适时机运回去。
不过这座神社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被放进来的,一般来说,只有校级以上的日本人死后才能被安置在这里。
在战争结束之后,这座神社是被怎样处理的?
1945年战争结束之后,这里先是被国民***接管了,但他们没有改变这里的本质,只改变了它的内容。
国民***将里面供奉的战犯全部换成中国将士,将神社改为阵亡将士纪念堂,还向外展示在战争过程中缴获日本人的战利品。
此处一度得到了国军高层的关注,并命令一定要将这个地方搞好,让世人记住为胜利做出贡献的将士。
后来新中国成立,因为我们有了其他纪念英雄的纪念馆,就将这里的土地还给了当地***,建成了体育馆。
之后这里破败的越来越严重,人们本想拆除这个侵略者留下的东西,但是被当地工院的童教授拦了下来,并且解释说这是重要的历史证据,应该留下。
于是它就被留到了今天,现在已经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不应忘记的那段历史。
《南京文物志》对五台山上的这座神社的专门介绍如下:
传为1940年海达·莫理循拍摄[五台山1号建筑]
在五台山1号。
现为江苏省体委。
该建筑原为日本神社,1939年竣工,为日式和风建筑,砖木结构,柱跗式台基,歇山顶,外廊柱为方形。建筑面积480平方米。
该建筑为南京地区日式和风建筑之典型。
当年为建住宅拟将其拆除,因童隽多方奔走力主保留,才得以保存至今。
199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日本明治维新后,为了将日本***为了宗教权力也掌握在手中,开始推行“祭政一致”制度,要求“普天之下诸神社神主、祢宜、祝,及至神部等,嗣后均归属神祗官管辖”,这样的规定使得神道教成为了国家宗教。
所以伴随着日本向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神道教也一起走出日本,开始了对外扩张。神社作为神道教的最重要载体,夜伴随着侵略扩张的脚步,侵略到哪建到哪。这样的扩张过程一直延续到日本在二战中的彻底失败。
(后来,日本人小笠原省三还专门编了一部《海外神社史》……)
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日本人最开始在中国建神社是在中国台湾地区。1895年10月28日,日军驻台湾的一位中将长北川能久在台湾去世,日本***为了纪念他,决定在台湾建立神社对其加以祭祀。1901年建成,起名字叫做“台湾神社”。
日本人在中国建神社最多的地方是中国东北地区,姜念东等人编的《伪满洲国史》中说:“据一九四五年统计,日本在我国东北城乡搞了大小日本神社二百九十五座。”
关于日本在南京五台山建立神社的具体时间已不得而知,有人认为是1940年2月。为什么建五台山神社,五台山神社又在日军侵华过程中有什么用的作用呢?
一九三九年,侵华日军扶持了南京汪伪***,这时候南京仍然是中华民国名义上的首都。在中华民国的首都建立起一座日本神社,似乎有象征着日本占领的意味。
另外,当国民***放弃南京之后,南京实际上也成为了侵华日军的总驻地,在南京建立起做神社方便举行各种的纪念仪式。
还有就是,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侵华日军也大量战死,神社可以为战死的士兵提供骨灰盒的安放地。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南京的日本神社也被中国***接收,南京市国民***一度将这座神社改作先烈遗物陈列馆和市立图书馆。同时国民***为了消除神社的日本色彩,甚至将原来日本人种下的樱花全部移走,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人喜爱的松树和腊梅。
神社被改成中国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至于建国之后,这座建筑的命运几何,已经没有过多的资料记载。不过现在,仍有部分建筑存在。残存的建筑不仅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铁证,也是中国军民抗击侵略取得最后胜利的见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96167400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jtheone.com/post/2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