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美食 > 正文

唐朝特色美食与来历有关 -唐朝特色美食与来历有关吗

  1. 《长安十二时辰》都有哪些“吃的美食”,你是怎样看待唐朝这一盛况的?
  2. 西安大唐不夜城特色小吃?
  3. 唐朝时长安百姓最爱什么美食?
  4. 唐朝都有哪些美食?

长安十二时辰》都有哪些“吃的美食”,你是怎样看待唐朝这一盛况的?

走进唐代的日常生活,外来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胡食"与"胡服"。首先,我们来看"胡食",广义而言就是外来的饮食,主要包括:烧饼胡饼、搭纳等。唐人爱好胡饼,恰如今天我们喜欢吃汉堡包和披萨

如果能回到唐代,你会发现长安城中卖胡饼的店摊十分普遍。长安长住的外国人有数万人之多,他们从事着商贸、宗教、文化、饮食等事业,坊市中、街道上常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其中胡人最多。胡饼类似于现在的芝麻饼,时任忠州刺史的白居易诗中写"胡麻饼样学京师,面脆油香新出炉",胡麻就是芝麻之意。可以想象,面脆油香的芝麻饼,可能还伴有外来香料的气息扑面而来。经丝绸之路,唐代输入了大量的外来调味品,其中最有名的是胡椒。

关于胡饼,史籍、笔记***和敦煌文书中都有记载。《资治通鉴》中说,安史之乱爆发,形势严峻,唐玄宗出逃,一行人逃到咸阳时正值中午,饥肠辘辘,非常狼狈。杨国忠买来胡饼献给玄宗,想必解了一时之急。唐***《虬髯客传》中李靖与红拂女夜奔太原,在灵石住店,遇到豪侠虬髯客。李靖出去买回胡饼,虬髯客抽出腰间匕首切下羊肉,两人就着胡饼一起吃。好一幅英雄相见,快意江湖,豪放宴饮的画面。

唐朝特色美食与来历有关
-唐朝特色美食与来历有关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另外,在敦煌文书中遗留的众多寺院账本里记录了僧人和工匠吃胡饼的情况。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到胡饼的流传范围很广,不仅在首都流行,还在忠州、咸阳、灵石、敦煌等地出现,闹市之中、乡村小路上都可以买到。根据黄正建先生的研究,胡饼类似于今天新疆地区流行的馕饼,除了只有芝麻的素胡饼还有肉胡饼,当时富贵之家,用一斤羊肉层层叠叠地铺在胡饼之上,中间夹着各种香料和豆豉,再用酥油润泽,放在炉中烤到肉半熟就吃。

除了胡饼,还有一种外来美食在北方尤其是关中地区非常盛行,叫做饆饠(bi luo)。长兴坊有饆饠店,平民百姓、进士、举子都爱去店里吃。有一种说法,这是一种带馅儿的面点,比胡饼小一些;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这是由波斯传来的"大烩饭",有菜、有肉、有饭,和现在的手抓饭类似。咱们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种主食,味道非常独特。

水盆羊肉,肉烂汤清,食之不腻,清醇可口,别具风味为食客们所追捧。

唐朝特色美食与来历有关
-唐朝特色美食与来历有关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水盆羊肉是由商周时代的“羊臐”演变而来。秦汉时称为“羊肉臐”,唐宋时又叫“山煮羊”。

水盆羊肉是陕西地区汉族著名的传统小吃,源自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陕西人食用水盆羊肉时,多配用烧饼同吃,佐以鲜大蒜、辣酱或糖蒜,可以把馍泡入汤中一碗连吃带喝,也可以吃一口馍喝口汤。

水盆羊肉是以剔骨鲜羊肉、羊骨加入桂皮、花椒、小茴香、草果等数十种调味料,历经数小时焖煮而成。食用之前把熟羊肉切成厚片,放进大碗里,浇入肉汤、加味精调味即成。一般原料以剔骨“同羊”肉、骨头、桂皮、花椒、小茴香、草果、精盐、味精为原料。

唐朝特色美食与来历有关
-唐朝特色美食与来历有关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资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太后是鲜卑人,其皇后长孙氏也是鲜卑人。各民族间互相通婚,使饮食风俗也必然受到影响。关中地处中原腹地,与牧区比较接近,历史上是牛羊交易的理想市场。西安市东羊市、西羊市、牛市巷、骡马市等历史街名,都证明了水盆羊肉的形成和发展。

羊肉本属秋冬季节的温补食品,但精于烹制牛羊肉的陕西厨师,为适应人们的夏令需求,创制成水盆羊肉,因多在农历六月上市供应,人们号称“六月鲜”给以赞誉。中国古代医学认为,羊肉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暖中胃之佳品,是一种优良的温补强壮剂。


该剧集中屡屡出现的长安(西安)地名、文化元素和风物特产无疑为西安大作了一次全方位、高***的城市形象宣传。在该剧抖音官方账号近期推出的一个***中,由雷佳音扮演的张小敬在长安街市上大快朵颐,猛咥水盆羊肉、火晶柿子的场景,更是看饿了一众网友

西安***不夜城特色小吃?

有因为西安***不夜城是一个集文化、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所以特色小吃也很多。
比如陕西肉夹馍、凉皮臊子面、肉丸胡辣汤等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美食。
此外,在***不夜城还有很多特产店,如延安手工米皮、西安华山蜜饯、帝王蟹黄以下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期待大家去尝试。

唐朝时长安百姓最爱什么美食?

第一样,胡饼。其实听名字就能知道这个食物的来历。在古代“胡”的意思大概和现在“洋”的意思差不多,不过不同的是地位问题。古代胡人在中国是十分自卑的,尤其是在唐朝,***李世民用刀剑告诉这个世界他们需要万国来朝。所以胡人来中国,尤其是首都长安,地位都十分低。不过胡饼作为一种胡人的美食,确实是在长安生根发芽了。胡饼在长安流行度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呢,大概是和现在的奶茶差不多,到处都是。而胡饼的外貌就和现在的烧饼差不多,里面是肉馅,外面撒着芝麻,新鲜出炉,散发着香味……吃一口,脆香十足,实在是必须要尝试的长安美食。

  胡饼

  第二样,西域美酒。葡萄酒哪家强?法国庄园不咋样。在唐朝的时候,欧洲人还在亚欧大陆上因为一亩三分地厮杀。而这个时候最好的美酒都是来自于西域。而这些西域美酒和现在的葡萄酒相比,可以说是丝毫不落下风。首先是原料的***集,在西域地区那里的温差十分大,使用的葡萄自然就十分好。而酿酒手法同样也不比现代差,在那个时候,素来都有一桶美酒一桶黄金的说法。所以想和长安的西域美酒,那就得多带一些银子,不然估计是很难喝到的。顺便说一下,胡人的美女们一向比较热情,尤其是在卖酒的时候,最喜欢在冬天穿个胸围子,可以饱一下眼福。不过如果你想带回家的,这就得另当别论了,不过也并非不可以。总之西域美酒,必须要打卡,原生态更健康。

  如今的葡萄美酒

  第三样,刺身。唐朝人也喜欢吃刺身,不过不是海鲜刺身,而是河鲜刺身。那个时候河水还没有被污染,一直居于内地的长安百姓们也不怎么喜欢吃海鲜,反而是河鲜更加的受欢迎。吃法很多种,把鱼切成片,和现在的生鱼片差不多,或者是切成丝,然后在里面洒一点橘子丝或者橙子丝,再撒上一点葱丝。此时再配上唐朝特有的酒,比如说“浊酒”,其实也就是咱们说的米酒。不喜欢不要紧,唐朝就是酒多,毕竟出了太多的爱酒的文人墨客。你还可以喝黄酒、绿酒、白酒……基本是咱们能想到的酒的颜色,这里都有,更重要的是价格亲民

唐朝就现在时间很久了,具体饮食什么情况,我们也只能通过历史考证获得,至于味道就不得而知了。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西安美食大多都流传于唐朝时期,唐朝鼎盛时期,宫廷里就喜爱美食,民间的街市上也渐渐流行各种美食。说起西安美食,就会让吃货们垂涎欲滴,羊肉泡馍,肉夹馍,陕西凉皮,活络面,各种面食,想想就令我流口水呀。

如果我们穿越回唐朝,就会发现长安人的生活也足够丰富多彩,烧尾宴、驼蹄羹、金齑玉脍、鹅鸭炙、生羊脍、饆饠、透花糍、槐叶冷淘、清风饭……一个个美食名目令人应接不暇。根据晚唐文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当时流行长安的美食有萧家馄饨、庾家棕子、樱桃饆饠、驴鬃驼峰炙等。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盛时期,也是我国菜肴发展的重要阶段,烹饪方法也明显增多,制法精湛,品味丰富多样,产生许多美味佳肴。菜肴分为高低中三种,高等是宫廷宴***用,主要代表就是烧尾宴,中等是官员所吃的菜种,代表有黄金鸡,低等是市民所吃的菜,代表有乌鸡汤,神仙粥。

唐朝的面食非常丰富,仅饼子的品种就有许多。五福并、春饼、汤饼、肉夹馍就是其中非常好吃的饼子,春饼就是是一种以麦面裹菜肉蒸成或烙成的圆薄饼,五福饼是一种烤的的饼子,它 五种不同的馅料,这反映当时饼类食品的制作有很高水平。汤饼是一种薄片饼子,下到羊肉汤里非常好吃,羊肉泡馍一般泡的馍中馍的种类也有很多,汤饼也可以下在里面。

所以个人觉得大部分应该还是面食为主吧

2019年你必须要看的电视剧,无疑是豆瓣评分8.4的神剧《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讲述了在唐朝的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机,李必和死囚张小敬联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谁能料想这部神剧的构想竟然来源是马伯庸的脑洞?

《刺客信条》是马伯庸最爱的电子游戏,主角穿越古今以来无影去无踪的高超***技巧完成刺杀任务,马伯庸想如果刺客在唐朝长安,月圆之夜,夜黑风高之时,从大雁塔一跃,在朱雀大街到曲江池惊起乐游原上无数宿鸟,就此《长安十二时辰》诞生。

《长安十二时辰》是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的电视剧,虽然有流量明星,但是易烊千玺演技还是在线的,这部剧告诉我们只要演员演技到位、剧本优秀、制作精良,不用爱情、不用铺天盖地的宣传,观众也买单。雷佳音主演的电影《超时空同居》,一部总成本不足3000万的爱情片,上映第四天,单日票房竟能超越好莱坞4.5亿美金巨制《复联3》,总票房达到了8.99亿,片方分账达到了3.19亿,这位80后的影帝收获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而关注工~众~评~台“风闻***”的许先生,在得知电影被大力扶持的情况下,拿出了15万的闲置资金,最后获得了的159.5万的重磅惊喜收益,至今许先生依旧和“风闻***”持续合作,这种小成本的电影能得到这么高的收益,谁能料想到呢?

马伯庸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人,他熟悉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他知道升道坊的做华罗饼是回鹘老头、崇仁坊叫李十二的舞姬,脚用红绸包裹翩翩起舞;路过曲江,他知道在盂兰盆节会放河灯,沿着龙首渠走,能看到一个瞎眼阿婆叫卖折好的纸船,说是为她孙女攒副铜簪;他也知道薛太常半夜天桥吹笛。对长安城小细节过于了解,好友调侃道:马伯庸是从唐朝穿越到现代的古代人。

《长安十二时辰》最后结尾给大家留了悬念,不过人性从来是趋利避害,可以背叛忠良、可以背叛国家,但是从来不会背叛利益。天宝三年,***繁盛之巅时,靠线索寻求真相,这个惊世阴谋的实施者到底是谁,无人得知。

《长安十二时辰》更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有长安美食,从胡饼、煎饼、蒸饼,到羊肉、烤骆驼蹄子、梨羹。说道唐朝最爱什么,唐***《虬髯客传》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既设床,炉中烹肉且熟。”

“曰: ‘煮者何肉?”

“曰: ‘羊肉,计已熟矣。”

可以看出最爱的原来是水煮羊肉啊,不过羊肉确实唐朝人最爱吃的美食,不知道会不会有机会看到盛世长安舌尖上的美食,想必会吸引很多吃货吧。

唐朝都有哪些美食?

“琼杯传素液,金匕进雕胡。掌里承来露,柈中钓得鲈”,这是唐代诗人元镇记录唐朝豪绅贵族日常生活的一幕。唐代盛世,无论是国力还是文化都曾达到一个顶峰,后世明清虽然也曾辉煌,但是在笔者看来,都没有达到唐代时期的鼎盛。这是一个文化极其兴盛的时代,涌现出一批的大家,这也是一个极其开放的时代,所以唐朝的美食有的也颇具异域特色。

唐代有一种美食,现在人已经很少吃了,它就是——元稹诗中所说的“雕胡”,雕胡也叫菰米或者黑米。唐朝时期曾经遍布中原地区的水泽区域,不过还是江南地区生长得更多。杜甫曾经这样写过:“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璨。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唐代时期,人们会在夏秋两季收集它的果实,做成米饭。王维也曾写道:“香饭青菰米,嘉疏绿宇羹”,菰米饭又香又滑,菰感染了一种赤霉菌,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因而无法长出果实,但是却造就了另一种美食,茭白,没错,茭白以前是六谷之一的菰,(传统认知是五谷,但是这个说法比较多,有六谷之说,这六谷还有不同版本。)今天的水稻也会感染这种病菌。因为水稻的产量更高,所以现在种植菰的依旧有,不过不多,江南水乡依旧可以看到,不过大多都是被当做茭白食用。菰米食用的人不多。

二十四气馄饨在唐朝也颇具名气,是唐代烧尾宴中的一种菜肴,依照我国二十四节气选用用二十四种不同的馅儿做成不同花样、不同形状的馄饨,样式巧夺天工。它是唐代美食的代表之一,咸鲜味、五香味、甜馅味、麻酱味等各具特色,美味无比。

在唐代,牛奶和奶酪也随着胡人传入中原,得到了当时人们的喜爱。唐宣宗就非常喜欢这种美食,还曾特地赏赐给大臣吃。当时的人们还会在菜里面加入奶酪做成风味独特的美食,乳酿鱼就是其中一种。制作精美,奶汤咸鲜,味道独特,是一道风味名肴。

Cola

各种烧烤哦,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烧烤的朋友,那就太适合了,这个时候的主要的食物仍然是烤制的,还没有出现炊饼这样的主食。

唐朝是个特别开放性的朝代,在当时的长安城有很多各国的商人或者学习者居住。所以也带来了很多不同地域的美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胡饼了。跟我们今天看到的烤馕非常相似,只是那个时候售卖的胡饼是带馅儿的。

唐朝的喝茶的方法也很特别,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日式茶道的喝茶方式。要等水煮开的时候,迅速倒入茶末开始搅打,直到出现泡沫,然后分在不同的茶杯里面,所以先给谁倒,后给谁倒,这都是有讲究的。因为后倒的可能味道就淡很多。这与我们今天的喝茶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羹汤是比较常见的,注意羹和汤是有区别的,所谓的羹里面的菜非常多。

葡萄酒有很大进步,得益于唐高宗破高昌之后,带回了酿酒的马乳葡萄。但是真正流行的还是粮食酿的酒,因为发酵程度有限,所以很多酒都是甜的。今天陕西仍然流行的桂花稠酒就有唐朝古风。

当然了,唐朝的素菜就不很好了。因为很多菜还没有出现,比如***土豆西红柿,辣椒南瓜和玉米这些都没有啊。是啊,这个时候哥伦布的爷爷的爷爷还没出生呢。

综合考虑,唐朝应该是烤肉爱好者的天堂。

如果没有***的出现,恐怕谁也不能把食物与诗意联系在一起。这是属于饮食的“大航海时代”。食物开始迁徙,金银器随之流转,汇聚到长安城。诗人、帝王、外国人,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食物的装置艺术。

杯子敞口、弧腹、高足,在外壁施以釉彩,再倒上西域葡萄酒,就是乡愁的滋味。有了美酒之后,接下来是填满桌子上的空白。

唐朝是中国古代西餐最为盛行的时代。西域流行的胡饼、烧饼成为了唐朝家庭最普遍的主食,黄油、奶酪也成为人们的最爱,“贵人御馔,尽供胡食”,仅供脑补。

才华横溢的诗人白居易,为了一显身手,白居易亲手制作了胡麻饼送给朋友吃,并且附上了自己的做饭心得“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又香新出炉”。但做饼明显发挥不了白居易的浪漫特质。

高昌国唐代面食

唐代亦是“点心创世纪”。“点心”一词,就是唐人发明的。魏晋时代的人常在正餐与正餐之间,享用一些小食,这些小食发展到唐代,便成了点心。不过,点心可不同于小食:魏晋时许多家庭***取的是两餐制,一天就上午下午各一顿饭,正餐不够,只得用小食来补,小食主要用于充饥,行的是“雪中送炭”的事;而进入唐代,普遍***取三餐制,正餐足矣,点心便成了唐人生活的精美点缀,在正餐大菜之外给口腹增加一些享受,行的是“锦上添花”的事。

源于唐朝的和果子

古代礼制规定天子可以享受一天四餐的特权——名副其实的“饱食终日”,唐人在三餐之内或之外,再添上一些小点心,诸如贵妃红、金铃炙、玉露团、紫龙糕、满天星,也就接近于天子的生活水准了。

至于透花糍,《 品物类聚记》写道:“ 吴兴米,炊之甑香;白马豆,食之齿醉。以此米捣为透花糍,以豆洗去皮作灵沙臛,以供翠鴛堂。 其大致做法是把蚕豆煮熟,滤掉外皮再捣成豆沙。邓连还给它取了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叫“灵沙臛”。然后用糯米外皮包裹起来,压制出花纹即可。又因为这款甜品呈花瓣形,半透明状所以取名叫做透花糍。

所以小资们,无需膜拜一杯红茶加一碟点心的英伦下午茶,亦无需艳羡英国民谣“当时钟敲响四下,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所唱的温馨情调,英伦下午茶诞生于十七世纪,同样的生活小把戏,我们的先人在那之前一千多年便已熟稔。


看更多美学知识和东方传统手艺,欢迎关注【东家·守艺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