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沿海好玩的地方是十几金沙滩。十几***滩位于河北沧州渤海新区,总投资33亿元,于2017年开工建设。游客在这里可观海景,还可以体验水上游乐项目,形成以“游海、吃海、享海”为特色的地方
河间市景和镇兴丰农场(丰尔庄园)环境优美,风景迷人,庄园里不仅有千亩花海、环宇马术俱乐部,兴丰***摘园、侏罗纪恐龙园、儿童游乐场、摩天轮、水上乐园等好玩的地方,还有卢森堡西餐厅、小吃城,在丰尔庄园好吃的好玩的一网打尽!
如果想玩的话,五一期间去丰尔庄园玩最合适了!!!
沧州是一个发展中城市,生活节奏相对来说也快,所以沧州人一般只有周六日可以外出休闲旅行一下,下面我就给大家推荐两个适合周末去的好地方。
东光铁佛寺
东光铁佛寺原名普照寺,位于沧州市西南东光县城内,是沧州最著名的佛教寺院,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已有千年历史,很多当地人都会来这里拜佛祈福。东光铁佛寺始建于宋代,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组成,是一组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仿宋古建筑群。其中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铁佛寺已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为了弘扬中华文化,铁佛寺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周边的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也一一的进行了完善。
这里最佳的旅游时间是国庆节。
门票价格:10元(仅供参考) 开放时间:8:00——17:30
乘车路线:沧州市内坐车到达东光县转乘环城小公交即可到达。
自驾路线:走104国道至东光南环路东行千米或出京沪高速公路东光口西行即可到。
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
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沧州市东部沿海地区,是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动植物***丰富,是南北候鸟迁徙路线的主要交汇区也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每年的3月底4月初和10月份,大量的候鸟在这迁徙停歇,种类高达260余种,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由于这里地形环境的特别,这里有海水沼泽、淡水沼泽、周边还有森林,所以这里即有海水鸟、淡水鸟又有森林鸟。
这一共存现象是极难得一见的。南大港自然保护区最佳的旅游时间是每年的3、4、10月份。
南大港自然保护区的门票价格:40元/人
以上两个景点是距沧州较近的,其实沧州还有很多景区如马骝山、武帝台、吴桥杂技大世界等这些都比较适合周末和家人一起去。
1,千童古镇位于盐山县城南20公里处。
2,郛堤古城位于黄骅市市区北部。
3,大***村位于青县***乡境内。
4,东常庄位于黄骅市黄骅镇,距离黄骅市区6公里。
5,寨子镇位于沧州市南皮县。
主要还是看东关的铁狮子,那边专门建了一个游园,把铁狮子保存的很玩好,再有就是献县那边的单桥石桥,献县汉墓群,东光的铁佛寺,市里的话也就是转转文庙,之前重新完善过,可以去看看,在老城区,其实一个城市都是历史的印记,一个城记录一段历史
沧州最有名的景点,有吴桥杂技大世界、铁佛寺、沧州华斯国际裘皮产业园景区、沧州铁狮子,其中,吴桥杂技大世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我国杂技发祥地之一。
主要有八大景点:
一是吴桥杂技大世界-位于世界闻名的杂技之乡吴桥县;
二是东光铁佛寺-位于沧州市东光县县城内;
三是河间府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府衙,始建于北宋大观二年;
四是南大港湿地-是沧州著名的退海河流淤积型滨海湿地;
五是***北大寺-位于沧州市区东南***聚居的新华区解放路;
六是纪晓岚文化园景区-由沧州纪晓岚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纪晓岚文化为内涵,仿清园林式建筑为载体的文化旅游场所。
七是白洋淀千里堤-位于沧州市西北的任丘市,距任丘市区最近处10公里;
八是盛泰温泉水世界-具有亚热带雨林风格占地3800平方米的温泉水世界。
沧州是位于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以下是一些沧州的旅游景点:
古黄骅城:位于沧州市的黄骅港区,是沧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城之一。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和城门,还有一些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
孟村关景区:位于沧州市孟村***自治县,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有孔雀河、孔子庙、岳飞庙等景点,以及著名的京津冀三大名关之一——孟村关。
北戴河:位于沧州市的北部,是中国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这里有美丽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丰富的海洋生物***,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度***和观光。
青龙湖:位于沧州市的青县,是河北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之一。这里环境幽静,湖水碧绿,周围有山水相映成趣的景观,适合休闲漫游和观赏自然景色。
石门寨:位于沧州市盐山县,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有奇特的岩石地貌和古老的营寨,是欣赏自然景色和体验古文化的好地方。
沧州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如泊头市的戚楼古镇、吴桥县的尹家大院、海兴县的儒林学宫等。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来选择适合的旅游景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96167400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jtheone.com/post/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