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想吃拌面汤;
人比黄花瘦,犹记回锅肉 ;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看排骨炖豆角 ;
我劝天公从抖擞,米汤油馓配鸡柳 ;
在天愿作比翼鸟,街边坐等吃烧烤;
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
曾经沧海难为水,鱼香肉丝配鸡腿 ;
姑苏城外寒山寺,贫道在吃肉夹子;
1.《油菜花》 ——清·乾隆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2.《宿新市徐公店》 ——唐·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4.《宿沣曲僧舍》 ——唐·温庭筠
东郊和气新,芳霭远如尘。
客舍停疲马,僧墙画故人。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
更想严家濑,微风荡白苹。
5.《题梁贤巽公房》 ——唐·齐己
吴王庙侧有高房,帘影南轩日正长。
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
悬灯向后惟冥默,凭案前头即渺茫。
知有虎溪归梦切,寺门松折社僧亡。
6.《安宁道中即事》 ——清·王文治
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真的想要不负春光,就应该走出写字楼、走出工作间、走出格子间,到大自然里去,到田园乡村去走一走,看一看。桃花朵朵开,油菜花也正一束一束地冒出来,路边那些叫“婆婆纳”的蓝色小野花已经开得星星点点,小河淌水,自自在在……这些景致,太像苏轼的一首诗了: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宋代一位僧人,苏轼的朋友。惠崇画了一幅画,就叫《春江晚景》(有人认为是“晓景”),苏轼这首诗,就是为此画所题。
诗作开始,就像一个广角镜:放眼望去,一片开阔的乡野春景,竹林疏朗,桃花横逸,江水慢慢流淌,鸭子自在凫水。春暖花开,第一个知道春天到来的,大概是这些不怕冷的鸭子吧!
然后镜头收回,变成一个特写:再看岸边呢,蒌蒿从地里长出,还有芦苇的嫩芽也发出来了。看到眼前这些,作为吃货的苏轼联想到了河豚,他想,差不多河豚也要回游了吧!(到时又可品尝江鲜美食咯!)
春花、春草、春水!
美景、美食、美情!
在这首诗里都有了!品读之下,让人的内心都有了甜美感觉……
说什么“春江水暖鸭先知”,真正的“先知”,其实是诗人自己。诗人具有一颗敏感柔软的心,向世界四面八方伸出触角,从世人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感知美,然后付诸笔端,就成了美味的诗。
苏轼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元丰八年,他已经47岁。半生走来,不停地被贬谪,颠沛流离,经历过风风雨雨,遭受过乌台诗案,还有丧子之痛,依然保持一颗敏感驿动的心,依然能够发现美、品味美,不得不说让世人敬仰!
正如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所说:苏轼是完成了自己的人。
读完这首诗,想到木心写过的一段话,在此分享,非常合适:
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眼睛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
耳朵是听不到快乐的,眼睛可以。你到乡村,风在吹,水在流,那是快乐。
宋代大文豪苏轼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尤其是热爱美食,他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无论是在行旅途中,还是在贬谪之地,他都乐于烹制,乐于品尝当地的美食。他可以说是宋代第一吃货博主。《猪肉颂》.苏轼: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浣溪沙》苏转《细雨斜风作晓寒》: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吃货不可怕,就怕吃货有文化,最近网络传出几首由吃货们编写的沈阳美食打油诗,其文***令人赞叹不已!
床前明月光,想喝疙瘩汤。
春风又绿松江岸,明月何时烤冷面。
犹记锅包肉,人比黄花瘦。
小荷才露尖尖角,恋上排骨炖豆角。
月落乌啼霜满天,松仁玉米地三鲜。
曾经沧海难为水,东北拉皮吃到嘴。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就吃酸菜饺。
冰糖葫芦粘豆包,二月春风似剪刀。
秋高东篱***桑菊,铁锅炖着大鲤鱼。
一树梨花压海棠,不如白肉氽血肠。
相见时难别亦难,打个饭包在眼前。
君问归期未有期,来盘榛菇炖笨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96167400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jtheone.com/post/6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