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美食大都在它的各个夜市,以及台湾的老店。夜市的美食都大同小异,台湾最经典的美食就是蚵仔煎,珍珠奶茶,卤肉饭,凤梨酥,炸鸡排。台湾的夜市有垦丁大街夜市,宁夏夜市,士林夜市,逢甲夜市,高雄***夜市,饶河街夜市等,这几个是比较有名的夜市,这里几乎囊括了台湾所有的美食。
珍珠奶茶;这个珍珠奶茶可是中学生以及年轻人的最爱,珍珠奶茶可以说是台湾饮品最具代表的甜品。提起珍珠奶茶,台中市是发源地,台中市民最早享受它迷人的滋味。1987年,台中的一些茶馆首先推出珍珠奶茶,因口感Q软、搭配浓淡合宜的奶茶,滋味超优。早期的奶茶是用摇摇杯泡茶,并摇出茶的泡沫,就有了泡沫红茶,后来又加入像珍珠的粉圆,因此诞生了珍珠奶茶。浓香的奶茶遇上Q弹的珍珠,解渴又有嚼劲,这种奶茶一上市就大受追捧。甚至在大陆也是风靡一时。所以到了台湾一定要喝一杯台湾地道的珍珠奶茶,看看和大陆的有啥不一样。
推荐店铺:春水堂(总店台中)、陈三鼎(台北)、桦达奶茶(高雄)、天仁名茶-茶趣、垦丁***奶(垦丁)、翰林茶坊(台中)、50岚。
蚵仔煎;蚵仔煎是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成面糊,煎成饼,味道鲜,嫩。不单是台湾人最喜欢的街头美食,就连去台湾旅游的人也是吃的不亦乐乎。
推荐店铺:赖记蚵仔煎(台北宁夏夜市)、七佳蚵仔煎(台南花园夜市)、海埔蚵仔煎(花莲)、王记蚵仔煎(新竹)、清泉号(台北华西街夜市)。
牛肉面,台湾素有牛肉面王国之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牛肉面店,且台湾的牛肉面融合了各地料理精髓而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汤头浓郁鲜美、面条筋道、牛肉/牛筋大块又实在,俘获吃货的嘴,也使得游客们来到台湾若不吃碗牛肉面,仿佛就多一分遗憾。推荐店铺:林东芳牛肉面(台北)、史记正宗牛肉面(台北)、老张牛肉面(台北)、段纯真牛肉面(新竹)、永康牛肉面(台北)、香园牛肉面(高雄)、***牛肉面(台北)、牛店(台北)、满庭芳牛肉面(台中)、七十二牛肉面(台北)
卤肉饭;台式卤肉饭,卤肉多汁、肥美又不油腻,晶莹饱满的米饭吸收卤汁的精华味道,香浓四溢。再加上鲜脆可口的腌制酱菜,甜咸适口,真是叫人无法拒绝。
推荐店铺:金峰卤肉饭(台北)、大来小馆(台北)、矮仔财卤肉饭(北投)、圆环卤肉饭(饶河街夜市)、胡须张卤肉饭(宁夏夜市)、财神爷卤肉饭(台中)、阿富卤肉饭(新竹)。
凤梨酥是台湾最具人气的伴手礼,游客来台不尝一口或带一点回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台湾凤梨酥的酥皮奶香四溢,内陷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传统内馅,用凤梨加冬瓜制成,口味不会太酸。另一种是土凤梨酥,只有凤梨,口味会略酸一些。
推荐店铺:旧振南,佳德糕饼、微热山丘、维格、梨记、糖村、郭元益、裕珍馨。
炸鸡;炸鸡啤酒夜市里很受欢迎的吃食。在台湾各大夜市、街头巷尾、市集小巷都随处可见,最初只是店家老板为避免浪费,将鸡腿、鸡胸、鸡排切剩的鸡丁肉,裹上面粉浆后下锅酥炸,起锅时再送上一小把九层塔爆香。但炸鸡直扑而来的咸酥香味,让远在八千里外的人都不禁闻香而来,很受大众喜爱。
推荐店铺:来自星星的炸鸡(台中逢甲夜市)、继光香香鸡、炸鸡洋行(台南)
蜂蜜苦瓜汁:
用台湾白苦瓜榨汁,加入蜂蜜,有一点甜,有一点苦,口味相当特别。
七里香:
即是红烧鸡尾,很多人看到听到想到就不敢吃,其实是台湾著名小吃之一。
牡蛎:
其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台湾的牡蛎养殖业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全省可养殖牡蛎的海岸线长达200多公里。彰化、云林、嘉义等县是台湾牡蛎的主要产地,这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产的牡蛎享誉世界。
钢材饭:
是台湾一道非常有名的小吃。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鸡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开始不称棺材板,而为鸡肝板。
卤肉饭:
卤肉饭是一种食物,制作原料有大米、五花肉、干葱头、淀粉、姜、蒜、酱油、八角、酒、冰糖、五香粉、胡椒粉等。它是台湾地区常见的,也是经典的小吃。
大鸡排:
超大件的酥炸鸡排,三个人分享还足够,可以配辣味调味粉,也可以点原味。
太阳饼:
太阳饼是台湾地区的小吃之一。属于甜馅薄饼,内馅是麦芽糖,源起于台湾中部台中市的点心,为台中的名产之一。
铁板烧(一):
台湾士林的铁板烧以量大价廉为名,只是几十块的台币(对港币约1对4),包括餐汤,餐包及饮料。
蛤仔煎:
蛤仔煎是在台版电视剧中最常见的一种台湾路边小吃,先将蛤仔放入锅中煎制,之后浇上面糊,放入青菜碎,最后打个鸡蛋就完成了,配上沙司,香而爽口。
台式脆皮臭豆腐:台湾有很多种不同的臭豆腐,不过记得一定要热吃。偶吃的这个带点甜酸汁,很开胃。
说到基隆最著名的小吃,当然得去基隆最有名的庙口夜市寻找,其中之一是:鼎边锉。
鼎边锉属于福州菜。鼎是闵南话中的“大鼎”(大锅子)的意思。锉则是闵南话“快速走动”的意思。鼎边锉是一种将米磨成粉调水成糊(米浆),沿火热的大锅边缘一抹而成白色薄皮,米浆滑滚的动作叫锉,这就是鼎边锉。之后再将滑滚成白片的鼎边锉切丝,加入蚵仔、金针、木耳、笋丝、鱿鱼丝熬煮而成。
基隆庙口夜市里的吴记鼎边锉和邢记鼎边锉都很受欢迎,皆为鼎边锉老店,关于谁谁的鼎边锉更出色的争论一直存在,不妨亲自前往品尝评出高下?
在奠济宫左手旁的百年吴家鼎边趖,已经传承三代。号称沿用古法制作。店内可以看到包满一层层米浆皮的大鼎,店员将它撕下来剪成方块状。配料有肉羹、虾仁羹、高丽菜、香菇、虾米等,汤头鲜美清甜,鼎边趖Q弹有劲,比板条更加吸引人,广受食客欢迎。
不远处的邢记的鼎边趖也很有名,外观看起来卖相很好,虽然很多人评价邢记的鼎边锉没有吴记的Q弹,但邢记加入十一种配料的汤头(肉羹、虾仁羹、芹菜、高丽菜、香菇、金针、笋丝、蒜头酥、虾米、鱿鱼丝、小鱼干等)为他家鼎边锉加分不少。特别是虾仁羹,吃起来新鲜又有弹性,让人印象深刻。
吴记鐤边趖:基隆市仁爱区仁三路 基隆庙口夜市庙口前27-2摊
邢记鐤边趖:基隆是仁爱区仁三路 基隆庙口夜市庙口前25-1摊
*欢迎关注头条号、悟空问答号:台湾自由行。如果有任何关于去台湾旅游、自由行的问题,请在 悟空问答 提问,并指名邀请 台湾自由行 来回答!我们一定尽力给您最周全的答案!
DOCO君推荐一部纪录片《台湾一百种味道:寒冬的暖味》。
带你看看姜母鸭、麻油鸡、麻辣火锅等美食如何在冬令时节温暖你的胃、治愈你的心。
姜母鸭:辛辣鲜甜,汗流满面一
在古代,姜母鸭是只有帝王才有权享用的宫廷菜,是感染风寒后最好的食疗***。
材料包括麻油、老姜、红面番鸭,再搭配当归、枸杞、党参等药材,可以气血双补、滋阴降火。
姜母鸭虽起源于福建泉州,但却也是很多台湾人的心头好美食,它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尤其适合秋冬季节食用。
冬季寒流侵袭,想要祛除体内的寒气一定离不开麻油、老姜、米酒,而这三样东西正是姜母鸭的三种配料。
中医讲肾主气,芝麻就是绝好的补肝肾之物,可治疗身体虚弱、头晕耳鸣、头发早白等症。
《本草纲目》记载:
胡麻取油,以白者为胜,
服食,以黑者为良。
姜母鸭的麻油就是从黑芝麻中萃取而来。
配料老姜也很有讲究,至少要用种植了三年以上的姜母,其辛辣的口味可以更好促进体内血液循环。
姜母不能去皮,只能小心翼翼刷洗掉表皮的沙土,因为姜皮有很好的驱寒功效。
爆香老姜是很重要的烹调环节,经过这一步骤,老姜的香味和辣味才能被“提取”出来。
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来说,鸭肉可以润肺、健脾、醒胃。
鸭子要选用上等的红面番鸭,它的肉质弹韧,头顶上的肉瘤饱含蛋白质。(莫名有点心疼这些萌萌哒的鸭子)
▲ 红面番鸭
老姜和麻油下锅炒热后,放入切好的鸭肉,炒五六分熟,鸭肉就会丝丝入味、Q弹嫩滑,不会出现干涩的口感。
最后加入米酒炖汤,去腥提味、通经脉、通气血。
小火慢炖三十分钟后,鸭肉的肉质变软,口感最佳,此时肉汁和姜汁完美融合,所有食材的精华都融汇在汤头里。
冒着寒风回家,喝一口姜母鸭的浓郁汤汁,一股暖流传遍全身,是多美好的享受啊!
麻油鸡:黑芝麻的顶级吃法一
补肾之品芝麻油不仅是姜母鸭的食材之一,同时也是麻油鸡不可或缺的原料。
那么,芝麻是怎么变成麻油的呢?
纪录片《台湾一百种味道:寒冬的暖味》就将带我们见证“芝麻七步变神油”的秘密。
芝麻要经过挑选、翻炒(即高温烘焙)、降温、揉碎、炊麻(即蒸芝麻)、塑型(把蒸熟的芝麻做成油饼)、挤油共七个步骤,才能变成香味浓郁、清澈透亮的麻油。
▲ 揉碎芝麻
▲ 挤油
天气一冷,台湾人也会用麻油鸡进补。
鸡肉是人体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有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的功效,对畏寒乏力、疲劳贫血、月经不调等症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食材要挑选放养的鸡,肉质有韧性,口感最佳,而且必须是养足一个月的公鸡,再搭配麻油精心熬煮,一道滋补美食麻油鸡就大功告成了。
▲ 麻油鸡
除了麻油鸡,台湾人冬季还会食用麻油腰子和麻油膨饼。
中国民间有云:“以形补形”,所以人们会用猪腰子(即肾)来滋补肾气。
麻油猪腰有一种爽脆的口感,适合孕妇、刚做手术或者体质虚弱的人食用。
▲ 麻油腰子
麻油膨饼是台湾一道很经典的小吃,经济条件较差的年代,女性坐月子经常用膨饼来滋补分娩流失的元气。
膨饼要用麻油去煎,然后在饼面中间打一个小洞,把鸡蛋倒进去一起煎香,就成了穷人家的“麻油鸡”。
▲ 麻油膨饼
麻油做成的传统美食一代代传下来,成了台湾人的共同记忆。
在如今物质丰富的年代,人们对传统美食的眷恋或许也是怀念往昔岁月的一种方式。
麻辣火锅:别夹我放进去的肉一
说到祛寒,还有一道重要的美食不能不被提起,那就是麻辣火锅,它是从四川的肠旺锅衍生而来。
西南地区天气湿热,人的体内不免会有湿气,吃一顿又烫又辣、让人大汗淋漓的火锅,会感觉到整个人身体通畅。
这种感觉用川渝人民的话来说,就是两个字:安逸。
川渝地区涮火锅喜欢用黄喉、鸭肠、毛肚、脑花等,到了台湾地区,人们最中意的基本材料变成了豆腐、鸭血和牛肉。
麻辣火锅最重要的部分在于锅底,也就是辣油,它是整个火锅的灵魂。
台湾人喜欢先用水煮辣椒,大概二十分钟之后,香辣味就会散发出来;然后再加入花椒、青椒等香料和肉桂等十几种药材用慢火熬制;最后再加入红汤来提升味道。
▲ 制作麻辣火锅锅底
麻辣火锅口感层次分明,刚入口是辣,之后是微麻,最后唇齿之间会有一股鲜香不停弥漫开来。
其实在酸甜苦辣咸这五味里面,只有辣,它是一种痛觉。
喜欢吃辣,是人们对于味蕾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寻求已久的***感和猎奇感。
吃到每个毛孔都冒汗,把体内的寒气和湿气痛快排出,就是麻辣火锅的滋补之道。
吃火锅的时候,筷子在鲜亮的红油锅底中你来我往,人们的情谊也在翻滚的腾腾热气中渐渐升华。
用味道记录当地故事,用感动记忆美食温度,是纪录片《台湾一百种味道:寒冬的暖味》讲述的生活哲学。
欢迎关注DOCO热纪录,一年365天
DOCO君陪你 悦享真实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96167400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jtheone.com/post/6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