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陆陆续续的去过很多的地方。每个地方的美食都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这十年在旅游中品尝了新加坡的肉骨茶,黑胡椒蟹,马来西亚的面包咖喱鸡,娘惹菠萝饭,韩国的高丽参鸡,大酱汤。对异国的美食美味品尝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国内游则品尝了太多的美食,云南的汽锅鸡,腾冲的饵丝上海的生煎,广州的煲仔饭,昆山的奥灶面,德州的扒鸡,香格里拉的牦牛火锅,苏州的大煮干丝,西安的羊肉泡馍,等等许多数不清的美食美味。
上面每一样都是让人不能割舍的美食。这些都得益于我国的地广辽阔、***茂盛,让我们尽享美食美味。
谢邀。
一碗炸酱面,真香
2010年,我是一名北漂。我和我姐租住在北京大兴黄村的一个老旧的小区,房租600元(两室一厅里面的一个小房间,连床都没有,就一个床垫……),我们都刚工作不久,很穷很穷,每天上班很远(在北京,才知道城市真的好大!),我坐937从大兴摇到丰台,姐姐从黄村坐456一直到阜成门……
忘记了是什么日子,反正好像是个节日。我们说要庆祝一下,就在小区门口的炸酱面馆一人一碗面庆祝,好像还要了瓶啤酒……
其实作为陕西人,我不爱吃炸酱面,黑糊糊的,色泽看起来都不诱人。但是那天也许是饿了,一人一碗炸酱, 搅拌着那黑糊糊的炸酱,感觉真是香啊!我还就着吃了半根葱(重口味西北人),那滋味,真是想想都难忘。
2017年,出差去无锡,住在无锡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不得不说一下五星级酒店的自助餐真的太棒了!那家酒店的菜品种类特别多,但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个甜品,叫酒酿圆子(好像就是这个名字)。有点像是红糖水里泡着,圆圆的一个丸子,咬一口,绵绵甜甜的,特别可口,我连着吃了一小碗,有点像芋头做得,感觉超满足。
食堂里的肠粉也好吃
11年我去过一段时间珠海,当时在一个单位做文员,单位食堂是一日三餐,伙食挺不错的。但是也是见识到南北方的不同,食堂里是没有面的,所谓的面就是各种粉,炒河粉,汤河粉等。有一次吃了个肠粉,感觉特别好吃,后来回来再也没吃到那么好吃的肠粉了。
总会想起重庆街头的一碗小面
2107年春节,我们一家自驾去重庆过年,我已经忘记住在哪里了,到的时候已经是很晚了,在网上订的民宿。只记得第二天起来准备走的时候,在楼下转来转去,在一个街角遇到一家小店,吃了一碗小面,那是我从来不认识的小面,吃完那个面我觉得我在西安吃的那些小面都是骗人的……
那碗面汤味太浓郁了,各种配菜我见都没见过,那么一大碗啊,才8块钱,我吃完了才发现那个店门口上挂了很多牌子,诸如某某电视台来此拍摄之类的,看来是一较脚踏入了一个宝藏小馆。老板说他们家的汤是老汤,24小时不熄火地熬煮的,真的吗?不管怎样,那碗面真是好吃啊!
……
记忆中的老味道,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中国美食就像一个汪洋大海,总有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材与方法,总能惊喜地发现各种各样的好味道……就先分享到这里吧,欢迎关注袁小猫,一起发现这个好吃的世界!
口味虾
湖南的口味虾味很重,味很足、很辣。我们在家自己也经常会做着吃,简单易做的一道美食。
剁椒鱼头
这道菜在全国各地的餐馆都很常见,但是要吃到最正宗的还是要在湖南。非常开胃的一道菜。
酱板鸭
这是益阳的一道特色菜,具体怎么做的我也不清楚,工序比较复杂,我都是直接买现成的吃。
酱板鸭和别的地方的盐水鸭、绝味***等等味道不太一样,虽然也是辣(也可以买不辣的),皮比较酥脆,肉比较干,咬起来很带劲,味道很足。
关于这10年间的味道记忆。不仅是我们味蕾的记忆也是我们对那些逝去日子得怀念。
10-11年那会还在西安,我最喜欢吃的是菜加馍,肉夹馍,米皮,羊肉泡馍等。
12-13年在新加坡,最喜欢炒河粉,萝卜糕,烧肉饭,猪脚醋,各种咖喱海鲜。
13-20年在青岛,最喜欢混沌,炸串,菜煎饼,各种海鲜。
我最爱吃的是家里人做的炒焖子。可能有的人没见过,就是用淀粉、肉丁加上各种调料和水调成糊状。再放到锅里用油炒。 盛到盘子里异香扑鼻,软糯可口。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种做法?
葱包烩是杭城里顶有名的早餐小食,普普通通的薄饼裹上油条和小葱,历经铁锅铁铲的压烤,配上秘制的甜酱。
宋朝先民把这食谱流传了近千年,在杭州,不吃葱包烩,就不曾明白过杭州滋味。
正巧,送来的快递正是新买的网红薄饼机,桌上摆着朋友昨天送来的新面粉,新摘小葱此时已宛若少女的发丝,煞是诱惑。
万事俱备,今天吃葱包烩。
由于薄饼机的便利,原本葱包烩中难搞定的部分变得易如反掌,不用临时出门买面皮,更不用手擀面粉又揉又压还担心成品太厚难以入味。
一加热,一粘面浆,十秒一片薄饼,没有多余的等候,名副其实的“美味不用等”。
而即使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辅料,但生在江南,这里的葱也显得格外温婉,裹在被压得酥脆的煎薄饼里,葱汁浓郁却不咄咄逼人……
想起这飘四溢的葱包烩,满脑子都是葱在油上噼里啪啦的滋滋声。
这葱包烩阿,没有什么秘诀,一定要压实烤透,吃起来才香。油条要软,葱要新鲜,面皮儿要趁热。用力把薄饼压了好几个来回,这样出来的饼子嚼劲儿强,耐人寻味。
倘若不压实,那样的葱包烩像一只失败的、没加蛋的蛋饼,从黯然销魂变得黯然失色。
一套端正的葱包烩,金黄的面皮裹着翠绿的青葱,摆在盘里垂涎欲滴,再蘸上稠香柔滑的甜面酱,一口便可在颅内掀起千军万马。
冬天的寒气被葱包烩的飘香卷走,食者当真成为了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既然无法抵抗冬天空气的寒冷,那就把它变得酥脆,让它香气扑鼻,成为肚子里的满足。
谢谢邀请。
我记忆里比较深刻的家乡小吃应该是麻渠大糖,在我们这里的方言里,又叫做“捞芝糖”,大概就是把糖在芝麻里捞一下的意思。
在以前这种糖只有冬天才有,甚至快要到了腊月才能看到,做糖的也要农闲了才会做,工序繁复,主料是新生出来小麦胚芽,是麦芽糖的一种。
那个年代,大部分家里的条件都有限,孩子们一年到头都吃不上几次糖。每每到了腊月,家里有了活钱,才会在***办年货的大集上给孩子买上几块。
那当真算是最好的***了,不舍得整块吃,就放在炕边的窗台上,馋了就掰一块儿,边吃边用手接着,抻着头,生怕芝麻掉了。吃完以后,再仔细的把散落在手心的芝麻吃掉,就觉得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东西了。
现在看来,真的很怀念童年的时光,容易快乐,也更容易满足。
我家乡好吃的可多了。。。蜂蜜凉粽子,麻酱凉皮,镜膏,豌豆膏,粉蒸肉,小酥肉,锅贴,涮牛肚,烤肉,烤筋,烤腰子,烤油馍,炒凉粉,羊头,羊杂割,灌汤包子,酸菜炒米,各种面,各种饼,各种包子饺子,各种五香花生,各种麻花油茶。。。。各种羊肉泡。。
大家好,我是大冬。我是山西人。藏在我记忆里好吃又难忘的美食当属元宵。小时候爱吃甜食,第一次元宵就被惊艳到了,元宵是现场做的,只见师傅放一小块馅在一个装有面粉的大箩筐里摇来摇去,滚雪球似的,一个个比和乒乓球大小差不多的元宵就做成了。元宵现做现卖,有的人拿回家煮,有的人在摊位上吃。我记得那时候我隔三差五的就来吃。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次饿了,去了要来一碗吃完,接着再来第二碗。朋友是一碗还没吃完呢。直到现在我还诧异当时为什么那么爱吃元宵呢?
慢慢的随着年龄增加,吃甜食少了。但是依旧很忘不了记忆中的元宵,现在只是正月十五有卖的,而且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口感的元宵了。
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汤圆,汤圆和元宵还是有区别的。
更多生活美食家常交流,欢迎大家关注我。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要说最爱的美食又有回忆的就是爸爸做的红烧肉,大包子,最让我忘不了,记得每次心情低落时爸爸都会做红烧肉给我吃,那是让我最开心的时光了。
我家有两个孩子,我和哥哥,那个时候好多家庭都是重男轻女,而我家就比较喜欢女孩子,小时候的我爱哭,不管什么原因,哥哥都会被训斥,家里好吃的都是紧着我吃,长大了爸爸依然那么的宠我,心情不好的时候爸爸就会做着我爱吃的,可在我的脑海里一直记得爸爸给我做过的红烧肉和包子,只要我想吃,不管刮风下雨爸爸都会让我吃到想吃的,从爸爸走后我再也吃不到那么好吃的红烧肉了,我觉得那份红烧肉是世上最好吃的食物,也是世上仅有的那种宠爱,每次想到爸爸就会想到那道菜,好了,朋友们,回忆总是放在心里,想多了还是那么的心痛,下面我说一下做法吧!
首先准备一块五花肉,清洗干净切成两厘米的方块装盘备用,准备点配料,冰糖、葱段、姜片、红辣椒、八角、香叶、桂皮适量
调味品:料酒、老抽、耗油、盐、鸡精适量
我们起锅烧水,倒入料酒把肉块焯一下水去去血沫和肉腥味,捞出过凉水备用
在起锅烧油,热锅凉油下冰糖,炒出糖色放入焯好的五花肉,炒至肉变色倒入开水放入准备的配料,(葱段、姜片、红辣椒段、两个八角、三片香叶、一小块桂皮、两勺老抽、一勺耗油、适量盐),大火半小时小火焖五分钟倒入少许鸡精即可关火装盘,一盘美味的红烧肉就出锅了,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学着做做,简单易做,真的很好吃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96167400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jtheone.com/post/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