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毛豆腐,用油煎一下再搞一毫辣酱,好吃到哭!去黄山旅游一定要吃,泣血推荐!
太和羊板面
山粉丸子烧肉,皖西南地区名菜。会吃的只吃圆子不吃肉,丸子晶莹剔透,软糯弹牙把肉味儿都吸走了。
搞一碗豪华淮南牛肉汤,多多的牛肉,厚厚的辣子,再要一个酥酥的薄烧饼往里一泡。。给个县委书记都不换。
马鞍山茶干,宁国山核桃。
吴山卤贡鹅,下塘酥烧饼。
铜陵腌生姜,宣城辣粉丝。
绩溪水馅包,双堆黄面鱼。
亳县牛肉馍
皖北地锅鸡。
亳州牛肉馍 ,外焦里嫩,香酥可口,要吃刚出锅的。切记,吃的时候一定要就豆浆。
柘皋四大件
阜阳格拉条
。赤豆酒酿糊,
鸭血粉丝汤。阜阳格拉条,粗粗的面条拌上稠稠的芝麻酱,香香的油辣子。第一次去武汉吃到全国驰名的「武汉热干面」的时候我是震惊的。。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楞尼玛不就是简易格拉条么。。
冬菇鸡饺面,千张扣烧肉。
芙蓉鸡蛋卷,
麻油绿豆糕。sa汤锅贴饺
。赤豆糊,也叫赤豆酒酿,合肥人配鸭油饼吃,配灌汤小笼也照。啧啧啧,光想想都饿了。。
要补充的可以私信图、文给我。
Ps,烧饼夹炸菜(炸里脊)真的不是蚌埠特色,就我知道的皖北五市和河南南部都有。望周知。
我是信介君,一个介(鼓)绍(吹)安徽的小王子。安徽老乡请抱紧我!!
看到这个问题就想到有一次去歙县徽州府衙玩,打车途中问司机师傅歙县有什么地道的徽菜好吃,司机言道这里的徽菜是不正宗的,如果歙县玩完去绩溪的话才好,司机师傅偶尔也会专程去绩溪吃徽州菜。由此可见绩溪“徽菜之乡”绝非妄言。
后来去了几次绩溪办事,也去了当地的几家徽菜老店,确实名不虚传。这里无论是风味小吃还是宴会大菜都能做到清新可口,鲜香雅致。
每家徽州菜馆都会有徽州臭鳜鱼,算是绩溪的传统名菜,其他周边地市也都有这道菜,但是绩溪的更细致精美味道更鲜嫩。臭味并不是很浓烈,有特殊的发酵香味。鱼身肉厚的地方呈深粉色,而寻常做法肉色发黄或发白。应该是加了明油的关系吧,灯光下显得晶莹剔透。只此一道菜足见其功。
绩溪胡氏一品锅,有些餐厅写作胡适一品锅,应为误传。该菜清早期就有记载,身为绩溪人的胡适先生只是在更大范围起到了推广该菜的作用。
而绩溪本地小吃也是花样繁多,小鱼、豆腐、菜糕、米粉面条等各种寻常食材在绩溪人的手里也都能做出别样的风味。
古徽州地区很多菜式菜品各地都是有的,但与绩溪出品精粗有别,想领略徽菜的精髓,还是建议题友亲赴绩溪品尝。
徽菜,发端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是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一。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旧属徽州,作为徽菜的主要发祥地, 2005年和2007年,绩溪县先后荣获“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徽厨之乡”称号。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生物***和纯朴的民风习俗,绩溪孕育出了极具地域特征的徽菜菜系。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功,口味偏咸。
千百年来,绩溪厨师走遍大江南北,传承着厨师技艺,让徽菜发扬光大。如今,在绩溪,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作为“重头戏”还吸引着很多游客前往。
如果你去绩溪,千万别错过"赛琼碗"。这既是一次酬神活动,又是一次民间美味佳肴的博览会。一盘盘珍馐供品,宛如一件件艺术精品。
另外,提到绩溪徽菜,不得不提“胡适一品锅”。据说,每逢贵客上门,胡适必定要上“一品锅”,常常赢得一片赞誉。如今,来绩溪品尝“胡适一品锅”也成为不少游客的必修课。
此外,绩溪岭南“十碗八”、 臭鳜鱼、徽州三石等也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绩溪位于安徽省南部,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因为这里“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所以有了“绩溪”的名字。
安徽饮食有三大流派,一是北部的沿淮菜,二是中部的沿江菜,三是南部的徽州菜。现在普遍认为,以皖南徽州菜为代表的菜品,被称为徽菜。
为什么绩溪被称为“徽菜之乡”呢?我觉得要从三个方面理解。
一是徽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已然成为闻名全国的代表性菜系。徽菜的菜肴具有“三重”的特点,重油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常饮用含有较多矿物质的山溪泉水,且常年饮茶,需要多吃油脂润肠胃;重酱色和重火候是为了使菜品突出色香味,人们的生活习惯也爱吃高盐和腌制的食品。
二是徽商的发展,使得徽菜名厨创造了诸多辉煌。直到今天,绩溪仍然源源不断地向全国各地输出名厨。徽菜餐馆开遍了全国很多地方,尤其以上海、南京、武汉、杭州、合肥兴盛。
三是名人轶事助推了徽菜的发展传播。朱元璋夸赞的毛豆腐、乾隆皇帝赐名的一品锅等,都成为享誉全国的徽州菜品。
绩溪有很多著名的徽菜。
一品锅。第一层有萝卜、冬笋、豆角,第二层放排骨,第三层是油豆腐包,第四层是蛋饺,第五层是鸡肉,第六层是土鸡蛋,最后撒上大把的葱花,慢慢的一锅炖煮起来,别提有多香了!
毛豆腐。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无论你走在绩溪的街头巷尾,还是行驶在绩溪的山村中,一碗毛豆腐足以令你销魂。
最后再来一道臭鳜鱼。同毛豆腐一样,臭鳜鱼也属于变质的美味。闻着臭,吃着香,且越吃越香,鲜味十足。
你喜欢吃哪些徽菜?不妨跟我说说。
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如果您觉得回答得还不错,欢迎点赞和转发~
一只爱吃的小肥虾,带你领略美食背后的趣味与文化。^_^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96167400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jtheone.com/post/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