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村腊肉的做法如何我还真不知道,不过重庆本地的老式腊肉做法倒了解一二。
重庆大多数地方都有年关前杀年猪风俗。我儿时时候,年前最热闹的时候就是这个时候,那时候,我家在重庆九龙坡区城乡结合区,旁边就是农村,农家杀了年猪,家里总会去买回来一些,其中一些做成川味麻辣香肠,一些做成腊肉,最香的要算带排骨的肉和猪蹄带膀。
对于猪肉,大多是切成手掌宽大半拉手臂长的条块状,然后均匀的抹上盐和一些香料,拿根绳子穿了,先挂在通风处吹上一段时间,然后几家合着弄一大铁桶子,底下挖一口子,上面搭个铁架子,架子上铺上新鲜松柏树枝,把吹干的肉条子和猪蹄膀放上去,底下就用暗火烧松柏树枝、橘子皮、花生壳、锯木面等,不见明火多为熏烟,几家老小围坐一起边聊天边添柴,差不多熏个一天两天三天,大概就能熏制出来,然后晾着家里通风处挂着。
但最好吃但腊肉不是这般急烟熏制出来的,而是悬挂在农家灶台上方的老木头架上,烤家里一天三顿做饭的灶烟慢慢熏制出来的,熏制久的可以长达几年时间,腊肉最后都熏成黑黑干干的了,那种腊肉的香,比一般急熏的要来得浓香得多。
儿时,家里农村也有做腊肉的亲戚,也会偶尔送一点老灶台腊肉来,我对比过,挂熏久的腊肉黝黑油亮,颜色比急烟的要深沉许多。
吃的时候,还要将腊肉表皮用火烧过,再热水中把皮上油膏刮刮,上蒸笼蒸或者入热水煮,然后直接切片,薄薄一片一片的,晶莹透亮,腊油金黄,精瘦红红通通,夹上一块,入口即化,肥而不腻,绵软酥香。
年三十家里的团年饭,虽然有很多鸡鸭鱼肉,但,我还是独爱那金黄诱人的腊肉。
这是前几天才托人从重庆城口乡下收来的农家老腊肉和腊猪蹄
瞧瞧这肉色,至少熏制三个月以上
答:
你好,感谢邀请回答,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本回答内容由东方美食《烹饪艺术家》杂志记者整理提供,独家内容,今日头条互联网首发,希望能解决您的疑问!
湖南腊肉的制作方法
原料:
猪肉(肥瘦相间的,最好是五花带皮肉)5千克。
调料:
白酒50克,盐150克,花椒25克,白砂糖50克。
制作:
1. 先将猪肉皮上残存的毛用刀刮干净,切成3厘米宽的长条,用竹签扎些小眼,以利于进味。
2.净锅上火,下入花椒,小火干炒至热,再下入盐炒烫,倒出晾凉。
3.将猪肉用花椒、盐、白糖揉搓,放在陶器盆内或搪瓷盆内,皮向下,肉向上,最上一层皮向上,用重物压上。
4.冬春季两天翻一次,腌约5天取出;秋季放在凉爽之处,每天倒翻一至两次,腌约2天取出。
5.用净布抹干水分,用麻绳穿在一端皮上,挂于通风高处,晾到半干;再放入熏柜内,熏两三天,中途移动一次。
6.使烟全部熏上腊肉(表层发黑),肉质呈金***时,取挂于通风之处即成。
合格腊肉的标准
色金黄红亮,烟熏味香,咸鲜不败,肥而不腻,鲜美异常。
湖南腊肉的制作要诀
1.猪肉宜选皮落肥瘦相连的后腿肉或五花三层肉,这样的肉不仅成品颜色有层次感,主要的是在熏制时瘦肉易变干,而五花三层肉中的肥肉会使相邻层次间的瘦肉渗入油脂,减弱熏干力度,不易使成品变硬。
2.熏料上若加鲜桔皮少许,熏肉的过程中鲜桔皮的水分会散发,进而一起熏入肉中,腊肉香味更加浓郁。
3.按上面比例的肉熏制时,需配松柏木屑、干果壳各55克作熏料增香。
(注:由于东方美食主要致力于为全球餐饮专业人士服务,提供的内容回答是非常专业性的,适合专业厨师、餐饮经理人或者烹饪研究者阅读,如果仅仅是个人对美食的爱好,有不懂的可以私信我,会一一给您细细解答。)
熏肉在我国四川、贵州、湖南和我们湖北山区农村都有熏制。熏肉是如何熏制出来的呢?现在就我们本地的熏肉制作方法作一个简要解答,要制作品质好的熏肉首先用盐腌好肉是前提,腌肉要趁热肉用盐均匀地在热肉表面抹一层薄盐,以十斤肉三斤盐为准则,肉抹好盐后,依次叠在腌制容器里,叠好后上面再加多一点盐,以便让盐由上向下渗透。若有特殊日味需求的,也可添加八角、五香粉和花椒之类。待腌制十几天后,鲜肉表面发暗,容器底部有大量盐水出现,即熏肉前期腌制过程完成,接下来就进入了熏制阶段。熏肉的场所在我们这里是冬天烤火的土火炉屋,屋子多数是砖瓦结构,这样既保暖,又透烟,人们将腌好的肉一块一块地分别用绳子系好挂在火炉上方的木梁上,让烤火烧木材产生的烟雾扩散到腌肉周围慢慢熏制,熏肉用的木材多数是松树蔸子,松树蔸子有松香的味道,这种烟熏制的肉色泽暗红,吃后回味无穷。在熏制过程中,必须保持小火冷烟,火太旺易造成腌肉烤熟而无法保留,待肉表皮干缩起皱,并产生盐霜,就说明熏肉已熏好,但是熏肉熏制时间越长,质量就越好,保质期也长,我们这里的熏肉一般可保留一年多的时间不会坏,因此是农村人平时待客的美味。如今,我县熏肉早已走出大山端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这就为山里人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门路。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96167400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jtheone.com/post/8366.html